《安养公益发展报告(2021)——老龄社会研究报告(No.5)》

admin 阅读:722 2021-12-29 08:07:06 评论:0

12月26日,金时族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30人论坛、凤凰网财经主办,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优客工场承办的“老龄时代·社会力量——2021第二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在京成功举办。峰会重磅发布了《安养公益发展报告(2021)——老龄社会研究报告(No.5)》。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长时期内金时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背景。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超快速度、超大规模、超早阶段、超稳定结构的“四超”特征,并由此带来基础设施不适应、劳动力稀缺性提高及经济增长乏力、养老金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少子化趋势日益严峻、老龄化冲击下的区金时族域和乡村衰落、社会服务严重不足、老龄化新数字鸿沟、生命、权利与医疗资源悖论凸显的“八大”必须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养老床位数量尚无法满足规模庞大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安养是对佛教养老服务的习惯称呼,历史悠久,金时族我国最早的安养机构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孤独园,而后唐、宋、元、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均有所沿袭,但不同时期的名称各不相同。

现阶段,安养是指基于佛教智慧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生命金时族关怀等三个部分。目前,安养的模式分为寺院和非寺院,寺院型安养根据接收对象的信仰要求又分为信仰型寺院安养(其中又包括僧人互助型寺院安养、僧俗共住型寺院安养)和普惠型寺院安养。非寺院型基于信仰分为居士互助型安养模式和养金时族老院念佛型安养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安养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国大典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此时的安养缺少政策和机遇、发展停滞不前,安养保障体系基本处于居寺安养、自保自助的状况。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此时的金时族中国万象更新,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得到落实,佛教逐渐恢复和发展,安养事业也获得长足进步。

目前,安养机构已有长足发展并产生了多家较有代表性的机构,其中包括信仰型寺院安养模式中的僧俗共住型——福金时族建石狮龙海寺弥陀安养院、福建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养老院,普惠型寺院安养模式——福建沙县显密吉祥寺养老院、山西五台山普寿寺清泰安养园,居士互助型安养模式——浙江奉化佛教居士安养部及其“2885安养系”,养老院念佛型安养模式——北京市海淀区双金时族缘敬老院及其“双缘安养系”的六家不同模式的代表性机构。

安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作用,也体现在基于佛教智慧的安养对于世俗养老服务所产生的价值与启发。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着养老财富不足、生命关怀不足、金时族人力资源不足、社会服务不足、老人价值体现不足等若干有待完善的方面。

因此,探究安养的价值或许可以为世俗养老机构带来新启发,提供新思路。安养基于佛教智慧,其价值在于以灵性生活舒缓心理焦虑、以生命智慧消减养老成本、以社会互金时族助支撑养老服务、以布施捐赠践行三次分配、以佛教信仰成就现世超越。

安养发展中,由于其特殊性无论机构自身还是政策环境,皆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性方面欠缺、接收对象局限、政策环境制约都限制了安养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金时族为有效解决安养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和落实相应对策是必要的。

为促进安养自身可持续发展、营造安养发展的有利生态,需做到一是弘扬生命智慧,倡导生命关怀,逐步完善生命教育、生前预嘱、缓和医疗、心灵呵护、安宁疗护和宗教养老;金时族二是放开政策限制,研究和落实安养公益所需的各项政策,将安养事业纳入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三是推动社会创新,积极探索和总结与安养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安养模式、安养试点,以点带面;四是鼓励多元参与,允许各类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志愿者机构和个人参与、合作或举办安养公益事业;五是完善安养生态,推进安养与医养、康养和安宁疗护,以及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的无缝衔接。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