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杂想
张家春 (通山)
银发族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重阳又来到。
记不得是哪一年开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今年有关资料更是披露:中国60岁及以上人数已占全部人口的18.7%,是实实在在的老龄化国家了。以后这个比例还会增大,老龄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为了银发族解决老龄化问题,国家前几年取消了二胎生育的限制,今年又决定放开三胎,且有地方更在热议,想出台政策奖励生三胎者等等。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压力,直接促成了我国生育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国人正在适应过程中。其实,“老龄化”是人类自身进步银发族的显著标志,是大喜事!
我们中国历朝历代,皇帝的生活和医疗保健条件算是顶级的吧,然而自秦始皇以来到清帝退位2237年,422位皇帝中,最长寿的10位,冠军当算乾隆,88岁,第九第十并列,也就71岁,两人是东吴的孙权和明朝朱元璋。皇帝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衣不银发族蔽体食不果腹的黎民百姓了,所以旧的中国“人活七十古来稀”,是绝无“老龄化”的担忧的,即便是解放初人民当家做主了的新中国,人平寿命也仅35岁。那时中国人的“年轻化”,又有谁喜欢得起来?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70余载艰苦卓绝的奋斗,银发族才逐步战胜了饥寒、病弱,终于告别了绝对贫困,进入小康社会,人平寿命达到了现在的77岁,从此,中国人才有了资本像发达国家那样戴上人口“老龄化”的帽子。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该乐一乐。
况且,现在的“老年人”并非一进老年的门槛就真正“老”了,还有很长一段“年轻”的路要走。银发族时下不是流行一句“六十年轻,七十不老,八十刚好”的顺口溜嘛,说的不全是老年人的乐观心态,也反映出一种“人未老”的生理状态。这一状况不正是老年人自己、亲人团以及广大社会孜孜以求的期盼么?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银发族父母长寿通常看作是“孝心所致”,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老年人有“余热”,发挥得好,对社会、对家庭是一笔“宝贵财富”,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度或地方。日本人这方面起步早,也做得好,那里老年人再就业,随处可见端盘子、开出租的年长者,他们并银发族非完全是为了谋生。我们国家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正是考虑到变化了的国情,是能做到老年人需求和社会发展“双赢”的良策。而且,在国内,退休了的爷爷奶奶,全力以赴去子女家带孙子的比比皆是,设想,如果没有了这一波又一波如潮涌向异地他银发族乡的老年人,家庭或社会养育下一代的工作又有谁能承担得了、承担得好?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子孙后代容易产生压力和忧虑感,这很自然,是一种“责任感”的表现,但也不必反应过度。现在的“老年人”都很自觉,自己能做的事,能解决的问题,一定不会去“麻烦”儿女,银发族他们把这当作是对家庭和社会另一种形式的贡献与爱。当然,到了“最后时候”还是得儿女出头挑担子,所以“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个传统的思想精髓还不能丢,也不会丢。
“老龄化”很正常,有喜有忧,事在人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生命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谁也不能缺席,也不该缺席,这样的社会才算得上和谐社会。
责编:丁婉莹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