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知多少——王(1)
王姓图腾
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王姓户籍人口1.015亿,超李姓人口61万,暂列中国第一大姓。
王姓不同于单单出自某国、某地、某人的其他众多姓氏,而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尽管如此,其形成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即多数是以爵为氏,正如《姓氏考略》所说: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具体的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妫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
出自姬姓之王有三支。一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京兆(今陕西西安)、河间(今属河北)等地;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一作宗恭)在东周任司徒,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出自今河南洛阳,后徙居琅邪(今山东胶南一带)、太原(今属山西)等地;三是战国时魏昭王彤生公子无忌,即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当魏国被秦灭掉后,无忌之孙卑子逃往泰山,后被汉高帝刘邦封为兰陵侯,当时人们以其出身王族,称其为王家,后来卑子的后代也以王为姓。因魏国的祖先姓姬,所以这一支也出自姬姓。
出自妫姓之王,为古帝虞舜之后,实为田姓所改。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至公元前386年,完的裔孙田和取代姜姓的统治地位而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8王,于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子孙被废为庶民,但齐人仍称其为王家,后也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陈留(今河南开封)等地。
出自子姓之王,是商朝王子比干的后代。比干是商王太丁之次子,为子姓,因苦心劝谏暴虐无道的昏君殷纣王而被剖腹致死,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其留居汲郡守陵墓的子孙,以本为王族之故而改姓王氏。这一支王氏,除在汲郡发展繁衍外,又播迁至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等地。
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说:出于河南(今洛阳)者则为可类氏,出于冯翊(今陕西大荔)者则为钳耳族,出于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者本同(一作高)丽,出于安东者本阿布思。还有,汉代,匈奴人有王姓。望出河南的王姓,原居代北,属鲜卑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望出冯翊的王姓,原为西羌人。望出营州的王姓,系唐代高丽人之后。望出新丰的王姓,其先为支氏,系隋唐时西域月支国胡人,后改为王氏。望出安东的王姓,系唐代回纥族阿布思之后。蓟州王姓,系唐代契丹人之后。宋代,西夏党项族有王姓。金时,女真人姓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汉姓为王。明朝赐蒙古人野色特穆尔、阿达纳、音济布哈、奈曼岱、礼呼逊等汉姓王。明代云南丽江府藏族土司有王姓。明、清时,云南、四川等地土司多王姓。清代满洲八旗姓完颜氏、伊喇氏等,后均有改姓王者。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赐台湾土著7姓,其第五为王姓。黎族朴冲氏、朴基氏,汉姓均为王。壮族原以部落旗的颜色分族的黄族中有王姓。云南金平拉祜族黄苦聪人姓法拉透氏,汉姓为王。云南金平哈尼族姓楼牙氏,汉姓为王。云南潞西红崩龙姓斯歪、镇康花崩龙姓办耐、索孟等氏,为德昂族姓,汉姓均为王。云南沧源佤族姓郎鹿埃、吐而等氏,汉姓均为王。景颇族姓勒蚌氏,汉姓为王。满、彝、白、侗、苗、瑶、水、羌、纳西、布依、仫佬、阿昌、布朗、蒙古、高山、保安、土家、锡伯、东乡、朝鲜等民族均有王姓。金时族
赐姓王氏、冒姓王氏,都有不少例子。赐姓之王主要有:王莽篡汉自立时,燕王丹之玄孙嘉,因献符令,被赐姓王;明朝曾赐给许多蒙古人姓王。冒姓王氏,有的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有的本来是汉族其他姓。例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冒姓王;隋朝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氏,人中原后冒姓王;五代时,刘去非改姓名为王保义,还有蒋、甘等氏冒姓王者。
此外,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王姓曾被迫改用王野、原田、太田、和田、田利、田川、田村、玉川、儿玉等日本姓,至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恢复原来的王姓。在日本侵台时,台湾土著曾使用过田山、松山、森等日本姓,至台湾光复后,奉命采用汉姓,这3个日本姓均改姓王。
凡此种种原因,使王姓成为繁盛兴旺、分布广泛的姓氏,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据《广韵》记载,王氏的郡望共有21个。唐代王氏任宰相共13人,出自太原者7人,出自琅琊者4人,出自京兆者2人,因此,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三郡成为王氏的繁衍中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