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 第115页
-
老人的烦心事:儿子让搬去新房住,别人都夸孝顺,她却知道为啥
文|秘籍君一位老人有了烦心事,烦心的是什么呢,是儿子打电话过来了,说新房已经装修完毕,也通风大半年,爸妈可以跟着搬过来住进去了。按理说这是好事。毕竟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跟老人一起住,尤其是刚结婚的小年轻们。他们一来是想有自己的两人世界,二来也是不想那么早就为婆媳相处的事情伤脑。因此,通常情况下,即便是父母给凑的钱买的婚房,通常也只是小两口自己住。老家人都夸她儿子孝顺。这年头结了婚还想着爸妈的小伙子可不多见,而且老两口也能跟着儿子进城去享福,多好!但她不愿意。实在是因为,她很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因为如今很多老人都面...
-
新冠疫区九旬老人肚子里发现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一条绿色通道紧急启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方序一层手术服,一层30斤防射线铅衣,一层密不透气的隔离防护服,再一层不透水的手术衣,身穿四层严密的手术装备和衣服,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兵像蒸桑拿一样汗如雨下,眼前的防护面罩泛起一层薄雾……手术中4月13日,浙大二院血管外科团队在最高防控等级下为一位来自海宁封控区的九旬老人王大爷(化名)成功完成了极为困难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封控期间,王大爷因意外摔倒至右股骨骨折,却在检查时发现肚子里藏了一个足足有儿头大小的腹主动脉瘤。动脉瘤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
-
上海一敬老院近300名老人急缺药物,民警代配500斤,他们都在为药奔忙
疫情之下,敬老院里、居民家中老人的常备药品告急,怎么办?上海市公安局日前成立的600多支社区帮困先锋队,积极开展救助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药品短缺等实际问题。近日,嘉定公安分局菊园派出所接到求助电话,平城路某敬老院内各类药品告罄,300多名老人有着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症,需要长期服药不能停。但是,当联系志愿者配药时,志愿者犯了难,这么多药品种类繁杂、数量巨大,单靠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无奈之下,院方联系到菊园派出所寻求帮助。老人可不能缺药!菊园派出所副所长沈剑立即研究对接方案,经过与医院、敬老院多...
-
中国第一瑜伽老人,九十岁秀高难度动作,身体更轻盈
瑜伽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变得更健康,并且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得到了证实。上海一位退休工程师沈维德,从62岁开始练习瑜伽,而一练就是28年,如今,90岁的他,面色红润,步履矫健,而且之前的心脏病、高血压、胆结石已经消失了,日复一日地练习,让他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了18岁,很多人在看到他轻松自如地将两腿交叉放到脑后,简直不敢相信他是有90岁的老人。这位中国第一瑜伽老人,让我们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身体轻盈,不妨来练习这3个体式。1、鸟王式这个体式是瑜伽朋友常常练习的体式,因为它练习起来很漂亮。另外,它有...
-
家常菜之红烧蛋皮,弹牙爽脆,百吃不厌,老人孩子最喜欢
家常菜之红烧蛋皮,弹牙爽脆,百吃不厌,老人孩子最喜欢古法蛋皮,做法独特,香脆嫩滑,吃过都回来寻味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好奇,古代的人是怎么吃鸡蛋的。翻查了许多资料,发现古人和我们一样,也是吃货很多,而且古人不但会吃,更是把做法记录下来,编辑成食谱。例如《山家清供》,《随园食单》等等,里面记载着多种鸡蛋做法,例如糟蛋,皮蚕,腌蛋,等等。在《食宪鸿秘》中,有一道蛋腐:凡顿鸡蛋须用箸打算百转为妙。勿用水,只以酒浆,酱油及提清鲜汁或酱烧肉美汁调和代水,则味自妙。入香薰,虾米,鲜笋诸粉,更妙。顿时,架起碗底,底入水止三四分。...
-
聪明的老人,宁愿将这2种话烂在肚子里,也不愿轻易对他人讲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确,即使两个人的经历一模一样,也不能保证大家对外界做出的反应能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身处的环境、社会地位都不是一样的。而大家向他人吐露心事,无非就是想得到对方的共情,一些小事当然无可厚非,不管倾听者给予了什么反应,对我们的影响都不会太大;一些重要的事就完全不同,当我们把热情给错了人,很可能给自己的以后不幸遭遇埋下伏笔。真正聪明的老人,即使把这2种话烂在肚子里,也不会轻易向他人吐露,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再好也如此,看完你就知道其中的缘由了:第一,自己家里的糟心事俗话说家家有...
-
脚扭伤了不吭声为老人上门采样……这支核酸采样突击队已采样超过55万人次
图说:长征医院核酸采样突击队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让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上海长征医院核酸采样突击队不分昼夜,奔跑在上海各个核酸采样点。3月16日以来,该院核酸采样突击队全力完成黄浦、杨浦等多个社区核酸采样工作。从集结成队,到执行任务,快是这支队伍的灵魂。截至4月14日,长征医院核酸采样队已完成558269人次采样工作。随时集结出发4月4日,凌晨的上海一片寂静。4时集结,赴杨浦采样!又一个采样任务在深夜下达。采样队员分别从虹口、杨浦、宝山、嘉定等各个区的住处赶到医院集结。这一夜大家都没休息。范建...
-
疫情下,金山这个镇守护老人有“法宝”
原创 i金山 i金山一本点名册,一张小卡片,成为疫情期间,守护好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法宝。奶奶你好,盒饭来了!中午时分,身穿防护服的张堰镇解放居民区工作人员陶玲玲化身外卖员,挨家挨户给独居、高龄老人送饭送物资。如何做到精准定位人群、让老年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生活起居得到充分保障?这得益于 爱心点名册的制作,解放居民区工作人员将常住老人按照独居、高龄等因素划分成关爱圈统一管理。为让老人们能够吃上热饭、用上药,工作人员变身快递员,承担起老人的配药、送药、送餐工作。另一边,张堰镇百家村村委会同样也梳理出了高龄独居老人和...
-
照护老人,5个技巧帮你“松口气”
来源:生命时报陈宗伦 编译人们常说我答应过老妈,不会送她去养老院。老爸告诉我他从来都不想住养老院。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选择居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其实,居家护理老人的难度和压力很大。护理者很容易感觉身心疲惫、力不从心。为确保家庭护理的可持续性,帮助人们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护理压力,美国每日护理网站最新载文,总结出老人居家护理的5个注意事项,值得一读。列出护理清单,了解老人需求。在护理老人方面,很多人缺乏全局意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面对一连串的护理任务,往往感觉喘不过气来。此时,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老人到底需要哪些护理。不妨...
-
疫中笔记|救助数字时代之外的独居老人们
澎湃新闻记者 朱轩小区封控十余天后,王也发现,楼栋里的独居老人比想象的多。在群里,有老人说,实在没吃的了,去居委会讨了两根笋,还有老人在团购没成功后,着急,说这不是退不款的事情,是实在没菜吃了,他们就想要菜。出于简单地不希望他们挨饿的念头,王也和女友谢小川在楼下贴了一张纸条,写上联系方式,说愿意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在意识到老人可能面临的处境后,王也和谢小川在楼下贴了一张纸条。同样注意到独居老人困境的还有90后女孩凌子和陈婷,她们所在的小区封控至今已满一月,其间有老人反映,家里没有菜叶子了。她们说,有些老人怕麻烦别人...
-
为何人老了会有“老人味”?50岁后坚持5个习惯,老了或没味
今年80岁出头的李大爷,被不稳定的心绞痛所困扰,在医生的建议下,决定做一个心脏冠脉造影看看,而在这之前需要先进行备皮。入院没多久的小白,被安排去给李大爷备皮,受疫情的影响,李大爷的陪护人只有一个,还正好出去了,小白只好帮着李大爷脱衣服。闻到李大爷身上有一股老人味,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大爷您几天没洗澡了啊,李大爷一听发怒了,明明住院的时候刚洗了澡,以为是护士嫌弃他身上有味儿,还嚷嚷着要投诉他。一、人老了为什么有老人味?生活中不少人会发现,老年人身上总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也就是人们说的老人味,那为什么老人身上会有老人味呢?...
-
老人与网|数字化时代别让老人成“局外人”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加速渗透,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始触网。然而能上网并不意味着会上网,从传统信息平台切换到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平台,有些老年人会晕头转向。在我省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老年人网上办事遇到了哪些实际困难?他们的医、食、住、行等需求,如何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满足?使用智能软件三大痛点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周盛坦言,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软件过程中存在三大痛点,首先是知晓度不高。以浙里办App为例,该平台上线了预约挂号、互联网医院、智能导诊等1000余项便民服务,但很多老人并不知晓。其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