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 第119页
-
政府扶持企业发力老年用品市场前景广阔
【现实挑战】线下专卖店少,网购有风险,老年人购买适老用品抱怨多多【应对策略】政府发文丰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供给企业,明确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企业了解老人真实需求,研发专业产品兼顾性价比当前,我国老年人口达2.64亿人,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超5万亿元。银发经济为老年朋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夕阳红催生朝阳市场后,我国政府扶持企业开发,陆续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为老服务优质品牌,老年用品正在向着更舒适、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专卖店少价格高线下老年用品稀缺在一家智慧适老体验中心里,助老起身的椅子...
-
最温和的新冠症状也有损大脑?老年人中更为显著
据美国《科学时报》12日报道,数十项研究表明,即使是得了最轻微的新冠肺炎,大脑也会受到损害。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50岁以上新冠轻度患者。研究显示,感染新冠后平均4.5个月对大脑产生了诸多影响。新冠肺炎的幸存者在灰质厚度和大脑中与气味相关的区域的组织损伤方面下降得更多。他们的整个大脑尺寸都缩小了,认知功能也下降了。与没有感染的受试者相比,影响范围在0.2%到2%之间。所有这些不利影响在老年人中更为显著。未来脑成像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这种脑组织损伤是否会在长期内得到解决。目前尚不...
-
上海银行:疫情期间倾力守“沪”解决老年客户金融服务难题
你好,我是你们银行养老金客户,我现在着急绑银行卡配药,能不能马上帮我处理一下……电话那头宋阿姨急匆匆地说着。正值上海养老金发放高峰,在上海银行客服中心,近150名疫情期间的留守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接听着客户们的来电咨询。疫情期间,养老金的正常发放,成为老年客户挂念心头的事情。作为服务上海近三分之一养老金客户的上海银行,养老金发放高峰期间实现零差错,本月养老金发放前五天,该行已累计发放108万笔;并成立专门应急小组,聚焦解决养老金客户的金融服务诉求。疫情期间温暖守护养老客户宋阿姨着急来电咨询,原因是疫情期间,大病医保只...
-
上海目前有9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院治疗老年人居多
上海已统筹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瑞金医院北部院区等8家定点医院的救治力量。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供图(上海战疫录)上海目前有9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院治疗 老年人居多中新网上海4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在14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当下上海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多,除无症状感染者外,在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轻型,少部分是普通型,还有重型。据介绍,目前有重型9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这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1例33岁,其余...
-
知否:晚年狂宠孙媳盛小六是齐衡又一次尝试逆天改命,与爱情无关
如果让读者朋友在知否原著人物中,评选谁的人生经历最坎坷、波折、意难平?想来得票最高的,一定是齐小公爷齐衡。如果让读者朋友在知否原著人物中,评选一生不愿意认命,一直试图逆天改命的人,会有多少朋友投票给齐小公爷齐衡?齐小公爷齐衡晚年,做了一件不太合乎他老人家身份的大事:亲自主持,让自己的孙子齐小二,迎娶了盛长柏的孙女,排行第六的庶女。虽然盛家从盛紘父亲探花郎那一辈,整个家族就开始了向世代簪缨、高门显贵的路上进发。盛家最有出息的嫡长子盛长柏,更是四次入阁,三度拜相。成为朝廷一等重臣。即便如此,弯道超车的盛家和有着国公爵位...
-
方便“60+”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点“搬”到居民家门口
康城嘉苑的居民朋友们,打疫苗了,专为老年人服务哈……4月14日早上8点,成都温江区永宁街道的志愿者们手持喇叭,在康城嘉苑小区周围发出接种新冠疫苗的通知。这一次,永宁街道联合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0+老年人群设置了疫苗接种专场,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接种新冠疫苗。一大早,77岁的社区居民张大爷就来到现场排队接种疫苗,我今天来打第三针,昨天生产队长就通知了我们,今早小区门口就能接种了,早上他又给我打了电话,太感谢他们了。辖区居民刘奶奶今年80岁,由于女儿工作繁忙,平时没有时间陪母亲接种疫苗。社区了解情况后,...
-
老年人无智能手机咋办?反向扫健康码化解“一老一小”扫码难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如今扫码、亮码成了人们生活的日常,一部手机、一个绿码,成了进入公共场所的通行证。但这也让不少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小学生遇到了门槛。为破解这一难题,一些地方开始推荐使用反向扫码方式服务保障无智能手机人员活动出行。近日,家住徐州市鼓楼区丰财街道下淀社区的周大妈,领到了专属于自己的徐州健康宝反向扫码的二维码,开心之余,周大妈前往超市体验了一番。只用了不到10秒,周大妈就顺利通过验证,进入超市了。这张纸质的徐州健康宝反向扫码二维码,由我扫你变你扫我,破解了无智能手机人员扫码难题,...
-
养老故事|拒绝跟儿子养老是我晚年做得最正确的选择
俗话说养儿防老,当自己老的时候当然是选择跟儿子养老啊,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我相信一般的老年人都是这样想的,都是这样觉得的,可是有一位77岁的大爷却说,拒绝跟儿子养老是他晚年做的最正确的选择。为什么和平常人的思想不一样呢?为什么说是他往年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77岁的陈大爷:很多人都说我都已经77岁了,为什么还一个人住在老家?为什么不跟儿子养老?是不是儿子不孝顺,或者说儿子不肯让我跟他们养老?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想反问为什么要跟儿子嚷嚷?为什么不跟儿子住在一起,就说我儿子不孝顺?我儿子对我挺好的,我至于为...
-
人民来论:用司法之手保护好老年人权益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在推动完善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中,司法不可缺位。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配套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第二批典型案例。这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有力举措,也是人民法院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生动实践,为今后的涉老审判执行提供有力指引。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有关部门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
-
一位67岁老年心脏骤停,抢救半小时仍无效,却被2岁孙子一句话唤醒
医院每天都在见证人间的悲欢离合,也在见证爱和责任。那一年,离春节还有一个月时,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张罗着备年货。67岁的余华芳坐在沙发上,和老伴儿商量一起去儿子那里过年,省的儿子来回折腾。儿子在电话时还不忘嘱咐两位老人在路上注意安全。当天,母亲就去市场上买了各种各样的特产,第二天,两位老人一大早就拎着大包小包去车站坐高铁,十几个小时后,到达北京时已经接近傍晚了。儿子林润中带着孩子早已在车站出门等候多时,妻子在家忙着张罗晚饭。父子俩在车站接上大包小包的爷爷奶奶,没想到孩子突然开了口,一字一句,奶奶,我爱你。这一幕正好被林...
-
中老年人要管住嘴,饮食记得做“减法”,少吃6样,要懂得忌口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会感觉时间的指针摆动得越来越快,仿佛蹒跚学步、成家立业还在昨日,现今已是人过中年,也深刻的体会到岁月不饶人的含义。身体时不时地就会感觉这疼一下,那不舒服,各种小毛病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对很多事物的欲望越来越少,唯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多。老话说病从口入,中老年人在饮食上要尤为注意,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加快了身体损耗的速度。中老年人追求健康的第一步就是要管住嘴,在饮食上记得做好减法,有6样食物要少吃,要开始懂得忌口了。中年过后,身体就好比一台趋向老化的机器,身体素质和做事情的效率也在不断减低,一...
-
老年人能接种加强针吗
本报长沙讯 截至4月14日,湖南全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1.42亿剂,疫苗接种总人数6023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1102万人,60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83.4%。4月15日下午,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普及疫苗接种知识,助力新冠疫苗接种,组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湘民教授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张淑君进行科普答疑。从目前全省总体接种情况看,60岁以上人群离应接尽接工作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区的老年人接种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根据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湖南省新冠疫苗接种禁忌和...









